首页 > 文章 > 骨科 >

骨折后为何易患骨质疏松

作者: 全国名中医 提示: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,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

  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,常见于运动或意外伤害,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骨病。然而,有人发现,在骨折后,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。为什么骨折后容易患骨质疏松,这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?

 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疾病,通常会导致骨骼脆弱易碎,容易发生骨折。对于骨折后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,中医学理论提供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解释。

  首先,根据中医学的观点,人体的骨骼主要受肾主司,脾主运化。肾主骨,具有生发骨髓、填充脊髓的作用,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脾主运化,通过脾气的正常运行,可以使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,供给全身各组织器官,包括骨骼。因此,肾和脾的健康功能对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。

  其次,骨的健康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中医学认为,血液是养生的基本物质,也是维持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。如果血液循环不畅,那么身体各个部位的经络、经脉及组织器官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供养,从而影响骨骼的健康。而骨折后的受伤部位往往因为患者需要休息,血液循环不畅,导致营养物质的供给减少,不利于骨骼的修复和再生,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
  此外,骨质疏松的形成还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。雌激素对于骨骼的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,它可以促进骨骼的吸收和沉积,维持骨骼的强度和密度。然而,随着女性进入更年期,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,骨骼的修复能力也随之下降,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。而骨折后,特别是老年人的骨折,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,这段时间内血液中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更加明显,也进一步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
  综上所述,骨折后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可能涉及肾脾功能的损伤、血液循环障碍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。因此,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应加强对肾脾功能的调理,改善血液循环,合理补充雌激素,同时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饮食调理,以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,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
  当然,以上只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一种解释,具体的骨折后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。对于个体患者,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,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计划,以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最新文章